正逢大學指考分數放榜

新聞的標題幾乎都是榜首如何如何 分數落點如何如何

曾幾何時

台灣的小孩卑微到

只能用分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不勝唏噓啊

 

在台灣

一個聰穎的小孩

通常都會被家人付與高度期望

希望他考上前幾志願的高中然後再考上前幾志願的大學

所以從小就開始早出晚歸的日子

英文 國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幾乎是一點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但是 聰明會念書就一定要用考試定一生嗎?

難道 除了唸書 人生沒有其他方向可以走嗎?

霍仔到現在

永遠忘不了小一時

興奮的拿著美育獎狀給父母時他們所說的話

"怎麼只有美育?不是應該要拿智育嗎?"

 

《傷仲永》

相信各位在中學都讀過這篇文章

記述一個叫方仲永的人,自小天資聰慧卻在後天沒有繼續學習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故事

說明了人即使天賦很高,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成績

同時也告訴了人們,對於天賦不那麼異秉的人們,更需努力學習才能比別人聰明,有所收穫。  

像這樣的文章在台灣

只會出現一中解釋:不好好念書,你以後就是廢人一個

但 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

每個人自出生,就擁有老天所賦予的不同天賦

有的人善於寫作,文字的拿捏運用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有的人善於繪畫,對色彩、對空間具有極高的敏感度

有的人體育見長等等

甚者更擁有多樣天賦

如果所有人都被迫走上讀書考試這條路

而不去培育精進天生所擁有的天賦

那成人之後是否也就變做普通人了呢?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

而是人才都被"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給扼殺了

 

還記得這部電影嗎?

   

"作死不離三兄弟"是港譯

"三傻到鬧寶萊塢"是匪譯

台灣翻作 " 三個傻瓜 "

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觀念非常簡單

就是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為未來鋪路,學習的方法也不應該是死背硬記

如果學習能夠是為了興趣,不管去做什麼,都能夠無意中得到成功

霍仔認為台灣人也極度需要這樣的觀念

我把這部電影介紹給我父母

希望能改變他們

沒想到他們看完卻說

"片中的小孩都很聽爸媽的話去念工程學?為什麼你做不到?"

整個就是重點大偏離啊!!!!!!!!!!!

沒辦法 老一輩的人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了

要去改變真的很困難

所以霍仔只能透過這篇文章

希望能改變其他人了

 

文末

分數不是唯一,追求自己的興趣、精進自己的天份,才是最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霍霍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